在Android开发中,Activity并不是一个标准的MVC模式中的Controller,它的首要职责是加载应用的布局和初始化用户界面,并接受并处理来自用户的操作请求,进而作出响应。随着界面及其逻辑的复杂度不断提升,Activity类的职责不断增加,以致变得庞大臃肿。当我们将其中复杂的逻辑处理移至另外的一个类(Presneter)中时,Activity其实就是MVP模式中View,它负责UI元素的初始化,建立UI元素与Presenter的关联(Listener之类),同时自己也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(复杂的逻辑交由Presenter处理). 另外,回想一下你在开发Android应用时是如何对代码逻辑进行单元测试的?是否每次都要将应用部署到Android模拟器或真机上,然后通过模拟用户操作进行测试?然而由于Android平台的特性,每次部署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,这直接导致开发效率的降低。而在MVP模式中,处理复杂逻辑的Presenter是通过interface与View(Activity)进行交互的,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实现这个interface来模拟Activity的行为对Presenter进行单元测试,省去了大量的部署及测试的时间。
一个Activity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Presenter,总之,需要什么业务就new什么样的Presenter,是不是很灵活,这也是MVP的核心思想
MVC模式与MVP模式都作为用来分离UI层与业务层的一种开发模式被应用了很多年。在我们选择一种开发模式时,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种模式的利弊: 无论MVC或是MVP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弊端: 额外的代码复杂度及学习成本。 这就导致了这两种开发模式也许并不是很小型应用。 但比起他们的优点,这点弊端基本可以忽略了:
(6)代码灵活性
对于MVP与MVC这两种模式,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。有一些程序员选择不使用任何一种模式,有一部分原因也许就是不能区分这两种模式差异。以下是这两种模式之间最关键的差异:
View不直接与Model交互,而是通过与Presenter交互来与Model间接交互 Presenter与View的交互是通过接口来进行的,更有利于添加单元测试 通常View与Presenter是一对一的,但复杂的View可能绑定多个Presenter来处理逻辑
View可以与Model直接交互 Controller是基于行为的,并且可以被多个View共享 可以负责决定显示哪个View
其实只要高清理念,很容易处理V与P的关系,View就是View的显示,P就是V的控制逻辑,